東亞杯慘敗,24歲后防大漏洞,國足需換人!
在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出局后,緊接著的東亞杯對于中國國家隊來說,意義重大。這次賽事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比賽,更像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承載著諸多期望和挑戰。
首先,此次東亞杯是陣容更新換代的絕佳機會。它提供了平臺,讓年輕的球員得到實戰經驗,讓他們與老隊員并肩作戰,感受國際比賽的節奏和壓力。同時,這也是演練新戰術的好時機,教練團隊可以嘗試不同的陣容和戰術組合,為未來的比賽做好準備。
韓國和日本作為東亞的強隊,此次只征召了國內聯賽的球員參賽。對于中國國家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機會。如果對手將旅歐的主力球員召回,以我們現有的水平,與之對抗的差距將更加明顯。除了可能遭遇慘敗之外,FIFA排名還可能進一步下滑,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盡管如此,國足在比賽中的表現仍然值得關注。在首戰對陣韓國的比賽中,除了雙后腰的戰術調整和三名小將的首發之外,似乎并沒有太多新的亮點。結果以0:3完敗收場,無論是比賽過程還是結果,都讓人感到失望。這不僅給媒體人和解說員提供了吐槽的話題,也讓我們看到了與強隊的差距。
雖然久爾杰維奇只是帶國青隊出征過的小有經驗的教練,但他畢竟是足球發達國家請來的教頭,還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在第二場對陣日本的比賽中,雖然最終以0:2告負,但整場比賽的表現明顯要好于首戰韓國。全隊有多次射門機會,張玉寧、王鈺棟等球員也有進球的機會,只是運氣稍差一些。
在防守端,雖然國足在兩場比賽中丟掉了五球,但其中三球都與朱辰杰的防守失誤有關。作為被寄予厚望的中后衛,朱辰杰在比賽中的表現顯然沒有達到預期。他的多次失誤不僅讓對手輕松得分,也給了球隊沉重的打擊。盡管他只有24歲,且身高達到185cm,之前在國內被譽為最好的中后衛之一,但這樣的表現確實讓人擔憂他的未來表現。
從這兩場比賽中可以看出國足與強隊的差距所在,但也讓我們看到了年輕球員的潛力和老將的韌性。此次東亞杯只是一個開始,相信國足能夠從中吸取教訓,調整策略和陣容,未來必定會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