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足球假球難取證,因瞬息萬變,常由裁判球員承認。
在七月十四日,《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報道,針對近期足球領域中出現的假賭黑案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文章引用了包括朱宏興等人的判決書,詳細闡述了這些涉及操縱假球的個案以及其操作方式。同時,報紙也采訪了一些業內的專家與知情人士進行了解讀和探討。
朱宏興等人的判決書多次提及了涉案球員們操控比賽的隱蔽手法。這些球員們會采取前鋒消極進攻、守門員假裝撲球、其他球員刻意減少有效進攻等手段,共同制造出一種“放水”的假象。這種行為使得比賽結果變得難以預測,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誤導。
一位擁有教練員等級證書的專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足球比賽的瞬息萬變使得造假行為難以被察覺。例如,后衛球員故意慢半步、沒有卡住位置導致對方進球,這完全可以被解釋為對方球員速度太快。因此,即便是業內的專業人士也很難判斷一場比賽是否為假球,除非有明顯的球員故意往自家球門踢球的行為。
此外,該人士還提到了江蘇蘇寧門將顧超被通報踢假球的比賽案例。他反復觀看了比賽錄像,發現顧超實際上撲出了對方多個好球,而被判進的那個球他并未看出有任何放水的跡象。這恰恰是賭球假球反腐的難點所在,除非涉事球員自己承認,否則很難判斷一場比賽的真實性。
除了球員之間的暗號交流外,辦案機關還會通過調取隊員之間的通信往來記錄來發現他們是否使用了特殊暗號。例如,帶著繃帶進場,拆下即表示要放球,場外觀看直播的人看到這些暗號就能夠明白其含義。這進一步說明了足球比賽中存在的各種欺詐手段及其難以查處的復雜性。
在裁判作假方面,國內一位二級裁判員也向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有經驗的裁判在接受任務時,會在關鍵判罰上偏向特定隊伍以幫助他們獲勝,但在不重要的判罰上會偏向對方隊伍以維持整體比賽的“公正性”。這樣的做法使得比賽看起來很公正,增加了查處的難度。而最終判定裁判收錢引導比賽走向的依據往往來自于被抓后當事人的自我供認。
總的來說,足球比賽中存在的假賭黑問題不僅涉及到球員的道德和職業操守問題,也涉及到整個足球行業的監管和治理問題。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以確保足球比賽的公平、公正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