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熱潮,玩梗情緒價值難擋
近期,江蘇省的“蘇超”足球聯賽無疑成為了一股火爆出圈的體育熱潮。這場聯賽,不僅是對地域文化的獨特表達,更是區域競爭性的展現,同時也彰顯了對民間活力的尊重,其價值彌足珍貴,具有廣泛的參考意義。
“蘇超”,全名為“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由江蘇省體育局與各設區市政府聯合主辦。自5月10日開賽以來,其熱度持續攀升。比賽場均上座人數已超越同期中甲聯賽水平,而第三輪賽事的熱度更是突飛猛進,場均觀眾數突破萬人。不僅如此,其在社交平臺上的播放量也已經突破了億次大關。這種火爆的程度不僅刷新了人們對業余足球賽事的認知,更讓江蘇這座經濟大省的形象以一種更為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現在大眾眼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蘇超”如此火爆呢?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江蘇雄厚的體育底蘊和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然而,更深層次的,是江蘇特有的包容和開放態度。無論是面對互聯網上的調侃,如“散裝大省”、“十三太保”等,還是官方的“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這樣的口號,都顯示出江蘇人的松弛感和包容度。這種氛圍不僅讓足球賽事收獲了更多的認同感,更成為了大眾廣泛參與的精神底色。
其次,江蘇在面對城市間的競爭時,沒有回避這種“好勝心”。相反,他們巧妙地將這種競爭引入到足球賽事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主場的優勢,每場比賽不僅是足球場上的角力,還涉及到賽事運營能力、球迷文化等外圍的較量。這種模式充分調動了各個城市從官方到球迷的參與積極性,成功將城市間的競爭轉化為球場上的對抗性和話題參與度。
更重要的是,“蘇超”尊重了每個地方的“不服輸”心理。通過賽事的舉辦,各地不僅收獲了流量和口碑,還撬動了相關的文旅經濟。比如常州賽區的“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帶動了本地蘿卜干品牌的銷量翻倍;鹽城推出的“觀鳥+觀賽”套餐也受到了大量預訂。
此外,“蘇超”這種業余聯賽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大眾對于足球賽事最本真的熱情。這里沒有假球、沒有黑哨,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德比的追求。這恰恰反映了長期以來大眾對于最純粹的體育競技文化的期待。
事實上,“蘇超”的火爆與近年來許多地方文旅出圈的成因有著相似之處。它們都是通過恰當的方式,精準結合地域文化,創造性地找到了有著廣泛情感共鳴的大眾參與“新場景”。這種方式融合了官方的組織、動員優勢和大眾的參與熱情及民間活力,最終釋放了吸引人、感染人的“情緒價值”。
綜上所述,“蘇超”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場足球賽事的成功,更是對地域文化、區域競爭性以及民間活力的尊重與展現。這種模式無疑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